手办模型要想盈利,这家日本大厂还比不上国产厂家

2016年2月1日 | By News | Filed in: News.

Source: http://daily.zhihu.com/story/7797567

Anthony Jin,模型狂热者/重度抑郁

我其实想吐槽下某高票答案的,因为错误实在太多看不下去了……

希望答主不要觉得我不友善 (⊙︿⊙)

题主问的应该是万代这家公司的营利吧。淘宝上卖高达模型的确实没什么赚头,卖的人太多,基本全靠黑运费。

淘宝上卖模型的分两类,一类是国行正版,业内一般叫行货。一类是日本香港台湾或者亚太等非大陆地区的正版,叫也就是水货,无论是属于哪种,都不是靠黑运费来赚钱,否则那些兼顾实体店的商家连店租都交不起。很多店家寄快递跟你现在去你家楼下寄快递收费是一样的,因为很多店铺量达不到要求,所以主要的盈利还是靠代理那边的进货价格以及最终零售价的差价来赚钱。至于百分比的话,跟进货数量与具体商品相关,不好说。当然,一般来说,水货相对而言利润大点。

但是万代这家公司绝对是大赚而特赚的!看看人家近年来为卖高达做的动画素质和推广力度可见一斑。只不过人家不是上市公司,从不公布财务报告。如果猜得不错,万代模型部高达部分的营利应该是其他产品营利的总和还要多。

BANDAI(BNGI)好歹在玩具界是徘徊在三至五名之间、游戏界日本第二的大公司,手里面的版权无数,盈利能力自然比其他公司要强上一些。但是就模型这一块而言,其实 Bandai 的利润是比不上国产模玩厂家的 至于动画是旗下 BNP(前 sunrise)的事 即使上一份企划完成后不赚钱 身为一个专注动画产业的公司 难道就休整几年不做事 白白拿工资吗?

然后,印象中 bandai 是模型业内最早的上市公司,比上交所历史还要悠久,在 1986 年就已经在东京证交所上市了。由于 2005 年市场竞争加剧,为了应对国际形势,以及资源优化等众多原因,在被游戏业拖垮的 bandai 苦苦支撑了十年后,终于还是与 Namco 合并了。可惜不是我大 Sega 啊。╭(°A°`)╮ 双方股票下市,并启用新名称再次上市,新的股票代码为 7832 。这里注意一点,日本企业一般被吃掉或者比较弱势的那个才是摆在前面的。=-=

http://www.bandainamco.co.jp/cgi-bin/releases/index.cgi/file/view/5105?entry_id=4680

http://www.bandainamco.co.jp/cgi-bin/releases/index.cgi/file/view/5104?entry_id=4681

这里是最新一期的财务报表,自己打开来看吧。今年妖怪手表日本本土销量依旧几乎是 gunpla 的两倍。虽然全球颓势了,但是还是没有沦落到 gunpla 。比其他加起来都要多好么!如果只算日本本土的话 gunpla 已经已经被爆出翔了。(不过这是总收益 不仅仅是模型类)至于更多信息有兴趣的自己去慢慢研究,我没兴趣只大概看了下。 -0- 更多相关信息自己上官网就能找到了。

另外万代可不是只做模型,一直就是动漫,游戏,模型,甚至还做过游戏主机,只是搞不过任天堂和索尼而流产了。前些年还跟日本老牌游戏商南梦宫合并成立了 NBGI。有点像国内优酷和土豆的合并,虽然合并了,但还是有很大的独立性。合并的是只是游戏那一块。

上张曾经的名片来打你的脸。=-= 谁告诉你合并的只是游戏那一块,整个公司所有业务都与 namco 合并的,资源共享,包括版权资金等等。在十几年前 bandai 其实没有诸位想象中的那么厉害。虽然 bandai 早期是做玩具起家的,但是做模型是从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才开始的。虽然进入 80 年代后 gunpla 开始热销,但游戏比 gunpla 更赚钱啊。(记得有段时间 任天堂比丰田赚的还多) 以至于之后的几十年以来 bandai 一直把游戏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业务,所以后来跟一家游戏公司合并(包括 20 年前几乎要签字的 SEGA)于情于理都蛮正常的。这种风气在 SE 之后的日本游戏厂商里也非常流行。

延伸一些题外话。了解游戏历史的应该知道 bandai 算得上是游戏业界的先行者了,这货是 PONG 那个年代的,在主机界算骨灰级元老了,基本可以看作是第一代产品。(PS4 已经属于第八代了) 这是 bandai 的第一台游戏主机,属于 70 年代的游戏机。毕竟那个年代,主机游戏好赚钱啊,此时的任天堂和索尼还在做别的事呢,就算到后期的 Playdia 和与苹果合作的 pipping 可以说都没有想过跟任天堂和索尼、世嘉去抢生意,因为销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虽然自身 IP 多,但 bandai 的主机向来是属于补充市场空缺这个范畴的,为的只是想不付昂贵的卡带使用费、平台专利费等等,以此来赚取更大的利润吧。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失败的主要原因跟任天堂 / 世嘉 / 索尼其实没太大关系。唯一一次与任天堂正面竞争只有掌机领域(WS、WSC),但是不幸的是,万代毕竟不是任天堂,无法仅仅依靠自己的 IP 活下来。

万代与南梦宫的合并,虽然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其实跟优酷 / 土豆不太一样的。

因为优土和 BNGI 的需求不太一样。

当然,我对优土的合并并不太了解就不延伸了。总之 BN 的合并可不仅仅只是游戏领域而已。

万代要做的综合性娱乐集团。模型只是一部分罢了,就算亏点钱,还有别的部门呢,而现实就是模型部绝对是万代目前为止最赚钱的部门

BNGI 的部门非常多,甚至连慈善部门都有。万代旗下某子公司还有游乐场,但是模型部其实并不是最赚钱的部门,而是游戏部,虽然现在游戏与 hobby、collector toys 等模玩相关部门与游戏部差距越来越小,但单论 hobby 部的话,肯定是比不过游戏部的。

另外,在 20 年前万代濒临破产的时候,救助万代的也不是 gunpla 而是拓麻歌子,就是小时候玩的那种电子宠物,这个是游戏部的产品。

模型这个东西销量越大成本越低,这也是为什么高达模型能做到如此高性价比的重要原因。
如果你玩的模型种类多了,比如同类型的寿屋〈价高质劣的代表〉,军模,飞机,民用,船模等等别的公司的模型产品对比下,自然知道高达是多么的高性价比,特别是销量巨高的 rg 系列。
模型成本主要是模具的开发,基本可以理解为成本是平摊在卖出的每一个模型中的,如果对自己的销量预期没太多自信,那就只好把模型单价定高点,寿屋就经常这么干,而素质高,出货量大的就敢定个厚道价。

这个没什么好吐槽的。产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所有行业都是如此。

万代(BANDAI)是准备逐渐放弃 MG 这一 Gunpla 生产线么? – Anthony Jin 的回答

在这个答案里其实我也有提到。

PS:很多模型及模型厂商为了不至于滞销亏本。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在大批量生产前在不同网站 / 店铺上放一个预定链接,从订单的多少来判断将要生产的数量。
而为了提高订单数量,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对预订的客户附送一些小玩意,或者是额外的零件。

这个应该是搞混了模型公司与销售商家的关系吧。模型公司几乎不会做这种事。

即使偶尔官方送小玩意什么的,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纪念第一批次。

科幻类(现实中不存在)模型跟比例模型(现实中存在)在销售上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
一般科幻类的销量是爆发式集中式。比如这段时间某部动漫火了,那么它相关的周边就会迎来一个高潮的销售阶段。如果你不能在这个高潮期中把成本收回或者盈利,那么意味着很可能你会血本无归。
这也是科幻类更注重预订初版附送东西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科幻类模型更容易”绝版”。因为高潮过后,厂商中这款模型的流水线就停产了,除非市场还存在很大需求量,或者素质够高,玩家们口耳相传,一般再产都得过个好些年,或者根本就不再生产了,那么有些留有少量存货的商家就会坐地起价炒绝版。

实际上大多数模型都会绝版。而且,非科幻类模型厂家相比科幻类模型厂家更容易绝版。因为非科幻类模型的产量远远小于科幻类模型 特别是 gunpla 这种怪物,有些模型甚至只有几百套就敢下流水线了(供应全球) 几百套的概念诸位可以上淘宝查查热门 HG 的单月销量。虽然部分模型的确会由于热门话题而在某段时期内声名大噪,但是模型的销售期也绝对不可能是只有短短的数星期或者数月。诸位应该知道 mg rx–78–2 有一个中国典藏版吧。印象中 2012 年 8 月就开始发售了,可是到 2015 年双十一才售罄啊。公司相关人员都直呼好不容易卖完了啊。 (ಥ_ಥ) 这个所谓的典藏版也有预定吧,为什么天猫卖了三年才卖完呢?

由于行业的高利润率(制造厂商本身),在推广费用或者版权费用不高的情况下,一般而言第一批次卖完就能赚不少。另外,即使不预定 初版该送的也照样送。预定送东西基本是零售商的个人行为 与官方没多大关系。

另外,模具的使用寿命其实是很长的。Hobby 部某些热门的模具估计使用了十次以上了。Collector 部门的东西统统是四次。当然 bandai 其实有很多死货,连第一批次都卖不完的。但公司有钱,耗得起。毕竟 bandai 这么多项目,即使有一两个项目亏损,也还不至于沦落到像二十年前那样窘迫。

至于再版,这个完全是看人气,比较极端的比如游艇塑料模型领域。很多模具已经是超过了五十年的历史了,有个别是几十年才来一次复刻。所以,是否买绝版物,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讨论。我保持中立意见。

而比例模型一般不太会出现这个情况,(威龙的所谓饥饿营销在我看来就像一个疯子跟一群傻子的弱智游戏)。正常的比例模型更像是细水长流型。像田宫,2/30 年前开发的模具现在仍然在出模型,模具成本十几年前就收回了。现在的成本就是便宜的塑料和纸而已。自然就可以给个超低价了。这一点在模型界也只有田宫这种注重板件素质,并且实力雄厚的老牌模型商能做到了。

上面已经举过游艇模型的例子了。在 80 年代以前,欧美的模具比日本的更加先进。那年代的日本就像今日的中国一样,是粗制滥造价廉的代名词。另外,只看年代,不看具体再版次数其实是耍流氓。 TAMIYA 早期有些模型是 80 年代初期出的,但是由于产量巨大,堆积几十年至今。还有一些虽然模具年龄已经三十余年,但真正使用次数还不到三次。

有兴趣考古的,可以看看 monogram(今美国 revell) 甚至有部分模具是 40-50 年代出产的。

高达系列的出货量应该是全世界模型类产品中最高的。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
孩之宝的变形金刚和乐高积木虽然出货量也很大,但他们都不是纯粹的模型产品。

毋庸置疑的,唯一有可能能打败 gunpla 的,估计也只有万代的某其他类别的模型了。比如上个财年的妖怪手表,这个数据是个别 IP 总收益,不仅仅是模型类对比。

而且盗版情况要比高达严重得多得多得多。别的国家不知道,至少在中国,利润被盗版占去了大头。而高达虽然也有盗版,但是盗版厂商不争气,素质跟正版高达完全没法比,而且玩模型的基本都不会是小学生级别,对“玩具”的要求自然也高了起来。男人越长大玩具越高级。
在我入坑时买过盗版的高达,绝对是痛苦的过程,没组完就扔了。还不如多花几十块入正版。

十几年前的 GD GHD 小白龙 bendi 嘉俊都玩过。后期的 TT / 高高 / 大班甚至 MC 等其实素质很高了。以前我上 ebay 平均每盒花三四十刀跨越大半个地球去买的那些狗屎东欧题材货,比 ZDF 还要糟心地多,但是价格远远贵过正版 gunpla 。此外,盗版虽然严重损害 bandai 的利益,但是在早期,其实是起到了不小的推广作用的。印象中小学生(勉强理解为 12 岁以下)大概占玩 gunpla 的三成,已经不算是个小数字了啊。暂且不说小学生没钱,即使是内地初中高中生其实也没有多少零花钱的。而中国大陆的 hobby 部商品其实面向的年龄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也许在知乎上月薪人均过万,但希望各位接接地气,几十块对沿海学生或许只是一天伙食费,但对内地来说,有可能是一周或者半个月的伙食费。在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市场,就肯定会有盗版存在,短期内改变不了,只能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后慢慢转变消费观念。这里举中小学生为例子只是因为这是国内玩 gunpla 的主要力量,虽然这部分玩正版的比例相对也有点低。当然,这里并不是鼓励诸位玩盗版。如果有能力的话,还是希望诸位珍惜知识劳动产权,远离盗版,迫不得已玩盗版也别忘了 feel bad ,日后有条件再支持。

不过话说回来,gunpla 的确是全世界出货量最高的 scale model ,而且远超过其他品牌很多很多。

有人说竟然万代技术这么牛 B,为什么不出军模或者民用模型。
其实万代很早以前是出过 1/48 比例的军模系列的,只不过后来被田宫的 1/35 系列完败。
后来转型做了动漫模型。并且尝到了甜头。
就像一个人以前是摆地摊的,后来发家搬进了 CBD,你再去问人家,你怎么不摆地摊了?

车模是万代好还是田宫好? – Anthony Jin 的回答

在这个答案里有提及 bandai 的民用模型。国内玩模型比较早的估计都接触过一个叫福万的牌子。在 1985 年 日本万代跟福州以及香港方面中港日三方共同出资筹建了福万,后来由于被诬告是弘扬军国主义,以及题材比较敏感造型比较仿真,模具以及模型全数被销毁,工厂后来也就此倒闭了。当时其主要产品线就是拼装模型,除了奥特曼,各种当时热门的机器人(好像有些 hg 也是 made in China 的 我要回家查查板件才知道)之外,就是民用模型和 1:48 的军模和 1:2000 的船模了。

但是福万倒闭的原因自然不是万代不做非科幻类模型的主要原因。希望大家记得万代是个非常利益化的企业,千万不要跟万代去谈什么情怀,什么产品赚钱万代就会出什么的。当年的日本本土市场,战车模型领域里,万代的 1:48 和田宫的 1:35 都是巨头,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1:48 虽然小,但是是有内构的,而且日本人以小为美啊,一点也不亚于同期的田宫。真正的原因是 1980 年推出了 gunpla 之后,造成了业界的轰动,民众抢都抢不到,甚至有不少人只能买盗版(跟大班这种不太一样,有兴趣的自己去考古,非常滑稽的造型)后来多次再版后发现,这赚钱速度比以前做军模和民用容易太多太多了啊,那我还不如集中主要精力,专攻 gunpla 。另外一提的是,在 gunpla 之前, bandai 其实已经有不少机器人模型的制作经验了。但是赚钱效应很普通。

然后 CBD 和地摊货的比喻非常不恰当,非科幻模型与 Gunpla 的关系最多相当于中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二者都属于同一领域,优点缺点各有千秋,制作方法大同小异。

只不过模型界不像游戏那么好统计销量和用户群,如果有权威的机构做做统计,高达某一款热销的单一产品,我相信很可能是某些比例模型厂一个月或者半年的销售总和也说不定。

公司内部和代理处是有行货销售数据的,每年也有个任务指标的(达到了印象中全部门都有奖金)。总的数据看财务报表就能大致了解到,gunpla 的销量有多惊人。做拼装模型其实成本很低的 ,某些小厂几十万就能搞定,所以“高达某一款热销的单一产品,我相信很可能是某些比例模型厂一个月或者半年的销售总和”肯定是事实啦。某世界著名的拼装模型厂家的 boss 在看销售报表的时候,发现某新品快速售罄,高兴地不要不要的,但其实也就 2000 套而已。这对于 bandai 的模型来说真的是很小的数字。


虽然我是来吐槽的,但还是简单回答一下题目吧:

万代是如何盈利的,这个请参照公司官网发布的财务报表等公告自行分析,利润点众多, hobby 部只是其中一部分。而 gunpla 也只是 hobby 部的一部分,万代由于拥有众多版权,以及产量巨大,所以成本相对业界来说是很低很低的。另外,万代通过其他业务收集了相对于模型业来说数目不小的资金,万代是一间非常大的企业 wave ,在圈子里也算小有名气了吧,但是从业人数才十几人。万代广州分公司(只从事模玩推广相关工作)都四倍于 wave 整间公司了。既然有人力有资金,有大量的版权,出多些产品也就很正常了。每一个项目都相当于是一次投资。虽然总量肯定是上涨的,但万代那么多项目里,其实也有不少是亏损的,比如非模型领域的游戏领域,当年的游戏主机项目甚至导致它长期赤字,濒临破产。如果只讨论模型领域的话 RRR 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啊。当然案例太多了,稍微关注过万代的新品就能发现不少,也有不少产品是公布过就无后文了的。( •ิ_•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