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去杭州图书馆去了一趟,去得我泪流满面,很大,书虽然不是非常新却数量很多,自修浏览甚至借书全部都是免费的——只要有杭州本地的身份证或市民卡即可。
借了三本书,先突击看完了这一本。不知道是书本身内容不好还是翻译得太烂,反正没有太大感觉。所以没有精读,快速浏览了一下。这儿记录下书摘。
ps. 这书好像是2000年出版的,到现在10年了。看看当时的判断和预测,也挺有趣的。那时候还没有twitter、google、facebook之类的,通篇的Yahoo!, Amazon。
R1. 业务还是媒介
先决定互联网是作为业务的媒介还是业务本身。
R2. 互动性
互联网的一个很牛的特性就是互动性,不是指点击后有简单的反馈,而是指根据与用户的互动提供价值。
R3. 通用名法则+R4. 专用名法则
起好名字,别用什么cars.combooks.com之类的通用名。品牌要简短,最好能提示品牌所属的品类,顺便押韵了就更好了。
* 人类本性是随大流而不管那样是否合理。
R5. 惟一性法则
在互联网行业中,没有银牌和铜牌。(这个我觉得不靠谱)
R6. 广告法则
互联网将是第一个不由广告主导的新兴媒体,因为客户会选择不接受广告,同时,通过自己的需求去找寻“供应商”。(不赞同,搜索引擎的发展证明这个判断或许是错误的)
R7. 全球化法则
R8. 时间法则
动作越快越好,不要完美主义
R9. 自负法则
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与相信自己无所不能。
* 商业中最难的问题就是试图改变顾客或潜在顾客心智中已有的认知(其实生活上也是)
* 不要认为『如果你是“年度人物”,就应该能够做所有的这些事情』
* 品牌延伸在短期内能奏效,所以迷惑人,然而从长远看,品牌延伸几乎总是失败的。(其实这个与品牌塑造对应的领域相关,比如google将自己的品牌塑造为“精湛领先的技术”,而不是“精确的搜索引擎”,从而在其推出手机、os、浏览器的时候,也挺顺利的)
> 策略:
1. 保持品牌经营焦点(赞同,任何品牌、模式定位绝不能没有焦点)
2. 增加市场份额——与其扩展业务广度,不如增加现有市场份额(部分赞同,什么都想做是不可取的)
3. 扩展市场(这段没看懂)
4. 全球化
5. 主导品类/主导市场(其实上面这5条没啥区别,都讲的是“样样通,样样松”的道理,讲要专一。不能完全同意,个人感觉应该跟着感觉走,没什么定法)
R10. 分化法则
人人都在谈融合,但技术在分化
* 为什么分化产品通常是赢家,融合产品是输家?原因之一是融合产品总是会做出妥协。(部分同意,细分市场有时比所谓的整合和融合存在更多商机)
* 统一通信很好,但它没有一项做得好(情何以堪……)
R11. 重塑法则
有一条预测:“搜索引擎重要性将下降”——人们知道干什么事上什么网站了(至少10年了,这个预测还没成真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