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青年:深度解密多核CPU,发展、瓶颈与未来-前言

2010年4月14日 | By JonsonXP | Filed in: 原创, 未分类.

前言

多核CPU

2005年4月18日,在庆祝摩尔定律40周年之际,Intel推出了史上第一颗PC多核心处理器,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这颗具有深远意义的双核CPU采用90nm制程,每一个核心都工作在3.2GHz主频,并各自拥有1MB容量的二级缓存。集成了3.2亿门晶体管,两颗核心共享6.4GB的带宽。这颗CPU的诞生,标志着CPU生产厂商放弃主频之争,转向通过单芯片集成多核提高系统性能。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 Logo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 版图

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 版图

如今已是2009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多核CPU已经从双核发展到i7的四核,制程也从90nm到65nm又突破各种技术极限的进入45nm工艺。好像一切就是那么自然的在发生,在发展。但在这场速度与激情并进的计算变革浪潮中,故事远远没有那么简单。这场变革可能会引起未来整个计算架构从硬件、编译器到开发人员的全面升级。

这个系列文章的目的就是面向软件硬件开发者,介绍多核架构的发展、瓶颈和未来。后面的文章大致围绕以下几个主题:

  1. 从主频之争到多核之争,摩尔定律还能走多远?
  2. 多核,开启个人计算并行时代 (Parallel Computing)
  3. 什么还在拖后腿 ?  – 内存壁垒 (Memory Wall)
  4. 什么还在拖后腿 ?  – 片上网络 (Network on Chip)
  5. 什么还在拖后腿 ?  – 编译器 (Compiler)
  6. 多核,多少核才合适?
  7. 多核的未来,让人振奋的新时代

个人认为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不知道多久会写完,尽力尽力~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